联系我们

仁寿县文化馆

地址:仁寿县仁寿大道延伸线(新一中旁)

联系人:彭老师

联系电话:028-38275081

传真:028-38275081

邮箱:2869198520@qq.com

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动态 > 返回上一级

仁寿诗文|过年那些事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01-18 15:23 点击次数:

过年那些事
文/卢孝辉
(来源:大美仁寿——仁寿县作家协会)

 

无论身在何处,回家过年永远是戒不掉的乡愁;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春节依然是最迷人的传统节日,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无论物质如何丰富,仍无法忘怀儿时过年那些事。那时的我们,会为了一把瓜子开心,为了母亲亲手做的一件新衣一双新鞋而兴奋,会为了春节做足各种前戏准备,然后在千呼万唤中迎来有着浓浓年味的新年。

 

盼归

那时三个姐姐外出求学了,还在家中念中学的我和妹妹,最盼望的是她们归来。从收到写有归期的信件开始,便开始了期盼。终于到了她们回家的日子,一大早我和妹妹便起了床,在院子里伸长了脖子等待。乡村的房屋,总是座落在视野开阔的地方,老远就能看见人来。一看见有人,心便激动起来。“哎,不是的!”“又有人来啦!”“又不是的。”在无数次希望与失望后,在心一次次吊起又一次次落回原地后,熟悉的身影终于进入视线。“回来啦!”当家人听到我们激动的喊声迎出门来时,我们早已冲出院子,冲上田坎,向着久别的亲人迎了上去!那时,贫穷的我们,没有物质的期盼,那望眼欲穿的等待中,只有满满的亲情和浓浓的爱!

 

扫扬尘

那时春节前,都会有一场既期待又抗拒的“盛宴”,那就是扫扬尘!从腊月二十三起,家家户户会自选一天天气不错的日子,全家一起扫扬尘。每当这时,堰塘边、水田边,到处是扫扬尘的人们,他们搬出家中的桌子凳子,来到水边反复擦洗,一双手被冻得通红却笑嘻嘻的,大家隔着田埂,隔着土块,甚至隔着房屋,却仍能愉快、无阻隔的通话聊天。他们隔得很远,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善意的温暖。我家也不例外,先是把家中的桌子凳子、锅碗瓢盆等搬得动的东西统统搬到院坝里,然后分工合作:爸爸会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拿着一端绑有一把竹叶的长竹竿,依次到每一间房间,打扫墙上、屋顶的灰尘、蜘蛛网等;然后妈妈会认真清扫落到地面的垃圾、擦拭家具上的灰尘;之后全家齐动手,将凳子等小件搬到屋旁的堰塘边,用水擦洗干净后再搬回家。那时的我并不喜欢扫扬尘,讨厌灰尘飘飘的空气,也讨厌寒冬腊月里将手伸进冷水的感觉。但是,要进入有新衣穿、有零食吃的春节,好像必须要过这一关,而且邻居们都这样做,所以在爸妈的带领下,年少的我也会既兴奋又积极地参与这项工作。

 

杀猪

春节前如果有哪个小伙伴看见房前屋后有人开始挖坑了,一定会迅速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村里的每一个伙伴。之后大家开始兴奋地奔向这里——这是要杀猪过年啦!无论谁家要杀猪,不用开口,邻里乡亲们都会主动帮忙,赶猪、绑猪、杀猪、烫猪、去毛、开肠剖肚、分块等,猪的哀叫声,大人们聊天的声音、小孩们玩乐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就是一场乡村交响乐!在男人们忙着杀猪时,女人们也没闲着,她们从地里扯回了新鲜碧绿的芹菜、葱黄、蒜苗等,待到猪血、猪内脏、猪肉等陆续端回时,便迅速分工合作。有人升起了火,有人往锅里添水,有人在洗菜、切猪肉……不一会儿,整个厨房就像人间仙境,薄薄的烟雾中,散发着青草香味的炊烟中,混合着新鲜的葱、蒜、猪肉的香味,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声,好一幅和谐美景图!

 

推汤圆(豆腐)

推汤圆、推豆腐也是春节一景。看吧,两人推磨,一人添米(豆),在闲话家常的聊天中,在慢条斯理的推拉中,那些从石磨面上小口中加入的米(豆),变成了雪白的米(豆)浆从磨子的四周溢了出来,逐渐汇流成“河”。当它们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自动缓慢流向U型磨槽口,然后顺势而下,流入早就准备在下面的桶中。磨完后,阵地转到了厨房,若是豆腐,则开始煮浆、点卤水、成形,而汤圆,则是装袋,吊水等。这时,劳动成了一种享受,一种期盼!

 

看春晚

初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看春晚,一边聊天、一边磕着瓜子,吃着炒花生、爆米花等,看累了吃累了,也会跑去院子里玩一会儿烟花。不一会儿,地上便铺了一层瓜子壳,院子里则铺了一层鞭炮屑。农村的风俗,初一是不能扫地的,于是我们会赶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分工合作:爸爸妈妈会去给家人做香甜可口的醪醩蛋,我们姐妹会把地上的瓜子壳等垃圾全部清理干净。十二点一到,先前稀稀疏疏的鞭炮声瞬间密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发出震耳的声音,好像真是在和瘟神、邪神打架似的。

 

喜初一

大年三十虽因看春晚而迟睡,却一点不影响初一的早起。还在睡梦中的我们,会被或远或近的一阵阵鞭炮声吵醒。想着枕边放好的新衣、新裤、新鞋,更有今天的压岁钱、各类零食,哪里还睡得着,这是一年365天里唯一一天不需爸爸妈妈叫就能自己起床的日子了。此时,爸爸妈妈正在厨房包着汤圆。簸箕里圆的(甜)、椭圆的(咸)汤圆正乖乖地等着下锅呢。匆忙地吃完汤圆,爸妈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然后就是往我们的衣服、裤子包里装瓜子、糖、爆米花等,一切就绪后,我们就会出门找伙伴玩耍了。这天的零食是吃不完的,走到哪里,都会有热情的人往兜里放零食。一群群穿新衣、吃零食的小伙伴在一起,到处都是欢快的笑声。

 

亲人聚

春节总是让我们欢喜,除了有新衣穿,有零食吃外,就是天天都有好吃的。早在春节前,亲朋好友间就已自发约定好哪天去哪家拜年了。终于,轮到我家了,家中在前一天就会开始各种准备工作,煮香肠腊肉、炸酥肉、汤圆,包豆腐包子、蒸甜咸烧白等等。开始有亲戚到家了,欢聚的热闹便拉开了序幕:厨房里,妈妈和姑妈们在袅袅炊烟中忙碌着,洗菜的、烧火的、切菜的、掌厨的,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聊着东家长、西家短,饭菜的香味和着炊烟四散开来,老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院子里,几张四方桌早已排好,男人们在那里打牌、聊天,小孩子们在桌子间穿来穿去,追逐打闹……

 

走亲访友

春节中的走亲访友又是另一幅美景图。看吧,乡村大道上,南来的,北往的,他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手里提着口袋,一边大声说笑着,一边大步流星地行走着。沿途的路人似乎都是熟悉的亲人或朋友,总是相互大声打着招呼,一路说说笑笑。徒步行走的辛苦,早已忘记,反而其乐融融。值得一提的是那个物资匮乏年代走亲访友的礼物,就是类似面条、鸡蛋、皮蛋、糖果、罐头这样的小礼物。礼轻情谊重,小小礼物却串起了浓浓的亲情。

 

伤离别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假期就到了尽头,别离在所难免。那时离家上学,行囊总是很沉,双肩大背包和手提包总是被父母塞得滚圆,现在想来,当初可真是苦了父母,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哪有什么东西可带走啊,可他们总是能提前准备:炒红苕干、爆玉米花、皮蛋、大头菜、咸菜等,然后在一家人的目送下,父亲将离家的女儿步行送到镇上,送上远行的客车。走的人依依不舍,留下的人失落不舍,在大家的不舍中,春节大假结束。

往事只能回味,过去的时光无法重来,但过去的记忆,承载着浓浓的亲情,温暖着今天的我们,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