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仁寿县文化馆

地址:仁寿县仁寿大道延伸线(新一中旁)

联系人:彭老师

联系电话:028-38275081

传真:028-38275081

邮箱:2869198520@qq.com

当前位置:主页 > 群文活动 > 返回上一级

仁寿作家用笔记录下清水河倒影里的农旺(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09-19 13:46 点击次数:

来源:大美仁寿——仁寿县作家协会
清水河倒影里的农旺

文/陈厚谊

钟声悠远应天寺

 

如果说农旺镇的前世今生都映照在了清水河里,那么,随清水河流淌而来的当然有应天寺悠远的钟声。

应天寺位于苏家滩上游两公里处,紧临清水河,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资料显示,当时的应天寺占地 4 亩,有寺地 24 亩,供养着庙里的几十个和尚。应天寺是远近闻名的高庙大刹,常年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香火很是兴盛,可惜在张献忠剿四川时被一把大火烧毁。如今,我们还能在应天寺周围找到和它相关的蛛丝马迹。在应天寺前50 米处的一岩腔内,有一个宽约 40 平方米的石穴,接有半边瓦盖木屋,据说是当时用来念佛经的地方,故名佛堂。佛堂左边,是个自然岩洞,洞口岩石上刻有“天龙洞”三个大字,老百姓相信,这里也曾是高僧修炼的场所。而位于应天寺庙前 100 米外一个叫灯杆山的小山包脚下,扒开荆棘,我们还能找到 15 座和尚墓地,其中,有 10 座并排相连的和尚墓清晰可见。

 

 

应天寺之所以叫应天寺,来源于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寺庙修好后,须挂一口大钟。于是长老和尚便外出恭请铸钟人,在路上碰到一个人,那人主动问起长老到哪里去,去做什么?长老和尚回答说:我去请人铸钟。那人自告奋勇地说:我就能铸钟。随即同长老来到寺庙。几天后,一口大钟顺利铸好了。铸钟人叫老和尚外出买东西,借机把他支走。老和尚走后,铸钟人一个人就把上千斤重的大钟轻轻松松地挂到了钟架上。庙里的一个小和尚无意间看到了,惊骇不已。临走时,铸钟人给小和尚交代说: 告诉你师父,三天后才能把钟敲响。 不久,长老回来了,小和尚如实相告。 长老和尚半信半疑,寻思道: 如果钟敲不响,铸钟人走远了,我到何处去找人? 因此,一天刚到,他就迫不及待地把钟敲响了。 这一敲不要紧,钟声宏大,绵绵不绝,响彻云霄。 此时,走了一天路程,远在百里之外的铸钟人听到了钟声,他托人带信给长老和尚说: 这个庙就叫应天寺吧。 至此,长老和尚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请的铸钟人就是神仙,于是就把这口大钟称为神钟。

 

 

神钟的故事并没有完。位于应天寺下方的清水河中,有一个叫钟沱的地方,据说藏着这口神钟。神钟怎么会跑到这里呢?传说张献忠剿四川时曾兵发到此,应天寺神钟知道他要火烧寺庙,于是在一个晚上托梦给距此不远的矮阳寺和尚,告诉他某天某时不要关山门,神钟要悄悄躲到矮阳寺里去。哪知矮阳寺的和尚一觉醒来却忘记了,神钟飞到时山门并没有开,只得撞击山门。因为担心钟声太响惊动匪兵,神钟未撞开寺门反跌落到清水河中,砸出一个 15 米深的大氹,人称钟沱。钟沱里到底有没有神 钟呢? 有人说,若干年前天干大旱,钟沱里现出过钟把,32 人去抬也抬不动。 更有人说,他们在下河洗澡时还摸到过钟把呢。 其实,要验证钟沱里有没有钟非常简单,人们之所以没有较真儿,不过是陷在乡愁里乐不思返罢了。

 

 

 

如今,由当地村民自发修建的应天寺在原古寺下方 50 米处,占地两亩,是一座现代与仿古相结合建筑物。设大佛殿、玉皇殿、观音殿,殿内塑 30尊 1米多高的大菩萨,18 尊小罗汉,以及千手观音,四大天王等。庙中油灯昼夜长明,每逢祭日,朝拜者达100 人以上,最多时有 40 桌人吃饭。从苏家滩出发,沿一条叫穿心路的水泥村道蜿蜒前行,几公里后我们便来到农旺镇黄坳村七组,看见了应天寺。守护应天寺的两位老人,男的八十二,女的七十九。一番闲谈,缓慢而悠远。在我看来,老人们许愿、拜佛、求医、修庙等等,除却怪力乱神,过日子,我们讲求的无非是心安……

 

佛耳岩秘闻

 

在农旺镇李书记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到达黄坭村十组。车无去路,我们弃车步行,光了脚,提了鞋,趟过洪水漫道的乡间小路,扒开倒伏在路边的竹与树,终于到达佛耳岩。佛耳岩外有一个长条形的水池,暴雨过后池塘里积满了浑浊的山水,水已经淹没到了佛耳岩脚下。我就这样光着脚板站在佛耳岩前端详,斜斜地看过去,它真的像一个巨大的耳垂,准确地说,是像一个轮廓分明的佛祖耳朵。山清水浑,神明在上,我们的虔诚应该是纯粹的。佛耳岩是一处天然洞穴,山就在我的头上,长满了各种绿树和杂草,森森然几欲遮天蔽日。从山顶往下到山脚,洞穴逐渐向内凹陷。据同行的当地人讲,这里曾经也是香火旺盛的地方,只是在破四旧时,洞穴内精美的菩萨被打砸一空。

 

现在的佛耳岩依然有相当的人气。头顶岩腔上那一尊幸存的观世音菩萨是佛耳岩的魂,洞穴里重新塑了菩萨,一尊白色的开口笑弥勒佛端坐正中,两边的八大金刚各具神态……只是因为修了门槛,我们进不去,光线又并不明亮,所以只看了个隐隐约约。有老乡指着弥勒佛背后靠近洞根的地方说,那里有一口铁锅大小的石凼,神奇的是,里面一年四季都装满了甘甜无比的山泉水,水满却不溢,曾经,有人在这个小小的石凼里舀出过十四桶水呢!

 

 

 

怀着一丝神秘从佛耳岩走出来,在返程的途中,我再次被眼前一处奇怪的地形吸引住了。也许是刚才朝佛心切,我居然在来路时没有注意到它。它形似人脸,在凸出像人嘴的地方有一个长满杂草的洞穴。老乡说,这是雷公嘴。雷公嘴里的这个洞穴口小肚大,在里面摆一张四方桌打麻将并不会觉得逼仄。就在我心痒难耐准备进去一探究竟的时候,一个村民得意的说,在农旺镇,这样的地方多了去了。他随手指着不远处一个形似马鞍的地方说,快看,那就是马鞍山,石匠在那儿打出过马脚呢。我举目 望去,果然看到一个马鞍状的山包……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