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祈安康,古韵焕新“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端午节目,将于6月3日20:00档在CCTV-1播出。节目以“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表现形式,梳理端午节起源,全景式呈现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及其丰厚的人文内涵。
文物为引,追溯千年文明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我们最熟悉的说法应该是纪念楚国诗人屈原,但其实端午最初与屈原没有关系。节目从古籍文物中寻找蛛丝马迹,对端午起源做了更深入的探究,让我们知道了更多的端午“内幕”。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起源于上古时期吴越先民对龙图腾的崇拜。东方苍龙七宿在仲夏午月午日高悬中天,飞龙在天,很是吉利,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天中节”。大约从汉末开始,人们逐渐赋予端午更多的人文情怀,才把纪念屈原与之联系起来,流传至今。
△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龙形器 中国考古博物馆藏品
△唐赤金走龙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藏品
节目通过展示多个朝代的文物,为观众呈现了古人端午时节的热闹图景,以及先民对自然细致的考察和端午丰富的人文内涵。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生动再现了北宋皇家园林金明池上龙舟争标激烈热闹的场景;清代画家金廷标的《儿童斗草图》,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清朝端午时节斗百草的风雅与童趣;新疆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代指甲盖大小的“迷你”草编粽子,让我们对唐朝花样百出的粽子样式充满了想象......
△北宋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天津博物馆藏品
△清 金廷标《儿童斗草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品
文物的存在,为我们找到了端午传承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代代赓续的证据,也成为我们开启古今文化交流的密码。
节俗作脉,探寻文化基因
端午节俗蕴藏着人们对美好祈愿的质朴表达,节目深度挖掘端午的民俗与历史,结合独具匠心的服化道,呈上一场场视听盛宴,给人以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文化浸润。
男子群舞《飞龙在天》气势磅礴,尽显先民图腾崇拜的文化底蕴;《竞渡曲》配上龙舟竞发、劈波斩浪的画面,传递出奋发向上的精气神;《五色缕》让我们通过一段舞蹈杂技感受端午五彩绳背后人们祈求健康长寿的朴素愿望;“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端午赠扇,带来的不只是纳凉清风,更是《扇舞仁风》中的仁善、仁德之风......
时空为线,串联家国之思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中国人世代缅怀屈原,而将屈原与端午联系起来,也赋予节日更多的人文情怀,让节日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在古今“对话”的《归乡》节目中,时空界限被打破,一段跨越千年的“对话”徐徐展开。
一位是以身殉国、心系故土的“楚辞之祖”,一位是半生颠沛流离、思国怀乡的“乡愁诗人”,虽相隔2000余年,却如同灵魂知己,情感相通,精神相承。
屈原之魂,就是他那高洁坚贞的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为世代景仰与怀念。
科技支撑,开启视觉盛宴
《古韵新声》舞台通过大屏、地屏、AR技术布幕布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更上一层楼。一众节目全方位展现端午节俗,揭示其文化内涵。《采莲曲》中荷花映日、莲舟荡漾的悠然自得;《斗百草》中端阳斗草的风雅童趣;《端午》里榴花绽放、角粽飘香的逸致闲情;《猗兰操》君子如兰、幽香自放的独特韵味……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历经千年打磨,以端午为由,创造并流传下来的蕴藏于文物与民俗之中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6月3日(端午)20:00档,跟随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一同走进如盛夏般绚烂缤纷的传统节日,在一物一曲中寻根溯源。
来源: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