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孩子的心目中,世界是新奇而又美好的。 我的童年是在仁寿的乡村度过的。那里,四季不断的野果子给我带来口腹满足的同时,更留下了多姿多彩的记忆。 三月泡 春节前后,林荫下,石缝间,田埂上,星星点点的三月泡花儿便在连叶片都没有的枝头绽放,白白的、小小的、孤单单的十字花,不免让人心生怜悯。春风徐过,落花无数,儿时的我虽不知有黛玉,但葬花的念头还是会时不时蹦出的。花谢后,叶片才慢慢生成,可清明前后果实就成熟了。印象中,它是第一个将红红的果实挂满春天的山野的。 慢慢变红的果实,拇指大小,细细的绒毛分布在果实表面略略隆起而又密实的小泡间,肉肉的果肉在晨曦的雨露中显得晶莹剔透。红透的三月泡形似草莓神胜草莓,脆在口中尽是汁水,爽滑、细腻,浸润齿、润滑喉,让人欲食齿软、欲罢不能。遇上成片的,“吃不了兜着走”那是常有的。一树三月泡不会一夜熟透,而是次第熟来,过夜后就会自然掉落。儿时的我会如约今早去摘几颗,明早去摘几颗,一季下来树下会留下我脚步撵出的小道。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朝圣似的,生怕会落下一分遗憾。 野地瓜 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烂。 这句俚语道出了野地瓜成熟的季节。铺天盖地的藤蔓,无所不在地网满了整个草地,有人奔着叶片繁茂的去,多半失望而归。其实这种藤上也长野地瓜,个头大,外表粗糙,色泽青涩,掰开可见略微粗大、泛白、形如味蕾的肉质,但却没有香味,不可食用,我们称之为“猪地瓜”。另一种“米地瓜”,藤蔓不是很多,叶子相对疏松,想必是为了让阳光更多地透射到果实上吧,地瓜长在叶片与藤的连接处,越到藤尖个头越小成熟越晚。成熟的“米地瓜”红润红润的,头顶着一个突出的脐,皮和肉很容易分离,即便从藤上摘下时都可能扯掉它的皮,肉粉嫩粉嫩、圆润无比,香气诱人。 酷暑难当,野地瓜香味的诱惑更难奈。对野地瓜,我们有相对固定的采摘场地,哪里有哪里没有,凭着经验和鼻子的嗅觉就能找到。暑假里,采食野地瓜是消夏最好选择。当成人们呼呼午睡时,小孩子们便溜出去摘野地瓜了。约上邻居小伙伴,提上竹篾编制的篼,背对烈日,手脚并用,翻开一片一片叶子,小心翼翼地拾起,一颗一颗地放在兜里,一道山坡一道山坡地搜索过去。临到后来,一篼诱人的地瓜,在哗哗的泉水里荡去泥沙,再一颗一颗放入口中,那味道叫人即使后背衣衫被汗浸出了盐渍也无所谓了。 刺梨 山路旁、悬崖边,矮矮的,一身荆棘,普通得不知什么时候开花、开什么样的花。这就是刺梨树。它的果实由青变黄时便是成熟之日,似微型版的菠萝,鼓鼓的,覆着密实而又柔柔的刺,手顺着一个方向将刺慢慢抹掉,掰开果子,露出全是籽粒,抖掉籽粒,清除掉里面细细的绒毛,余下的便是供食用的刺梨肉了。刺梨肉很脆,酸甜酸甜的,带有涩味。浑身柔刺,内心强大,这是我对它既有印象。 据说,刺梨的药用价值很高,其花、叶、果、籽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特别是其富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公认具有抗衰、防癌作用的活性物质,还具有抗病毒、抗辐射的作用,在心血管、消化系统和各种肿瘤疾病防治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刺梨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极高,是水果中最高的,是柑橘的50倍、猕猴桃的10倍,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有的地方经过精加工,制成刺梨糕、刺梨饮品,做成土特产。这些当是后话了,如早知道,我决意日啖刺梨三百颗。 牛奶果 牛奶果树木本似藤,一般生在山崖的石缝里。夏末,果实一排排挂在枝上,有点像羊肉串。说是牛奶果,主要是就果实而言的,非色白,而是形如奶牛的乳头,长不过小指一截,粗不过筷头大小,椭圆椭圆的,上面布满细细的斑点和绒屑。没熟时,果肉与猕猴桃色泽相仿,似掺杂瑕疵的绿翡翠,肉质密实,青涩无比;成熟时,黄里透红,肉质松软汁多、甜中带酸,一颗成熟的牛奶果挂在枝上两天之后会慢慢干瘪而掉。采食牛奶果,惊险中带着刺激,有望眼欲穿的期待,有得陇望蜀的欲望,也有一览众山小的惬喜。 一株两三年生的牛奶果树的年产量会有十余斤,这在缺粮少食的年代不啻是一件幸事。对于孩子来说,采摘野果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但在采食野果后正餐总显得多余,不免会被父母斥责。 救兵粮 我不知道谁给它的名字。乍听上去,仿佛是面对粮库在说话,隐约中又觉得它曾立过什么赫赫战功似的。 其貌不扬的树干,稠密的叶子,杂生在丛林中,秋天里总是久久的将猩红的果实挂在枝头。也只有在这时,路人才会猛然发现它的存在。果子圆实,光滑,个头小,蒂和脐微凹,一如浓缩版的苹果,一簇一簇地聚在枝头,远远看去煞是醒目;放入口中,满口游离,易化渣,粉嘟嘟的,美中不足是其籽粒较多,磕牙。 放学途中,我们最爱攀摘这种野果,有时甚至连枝带叶。伤痕累累的,来年却依然如故。如今林中邂逅,我不免会多看上它几眼,一来感谢它曾给我的快乐,二来钦佩它的执着。 拐枣 也称鸡枣。这种树较高大。我家屋后曾有一棵,成人双手方可合围;树干很直,高入云端,架着梯子还不及主干的三分之一处,又手脚并用攀到枝丫处,还得用竹竿才能够得着果实。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一样的,强捅的枣也不甜。未成熟时,吃起来很涩,难以吞咽;霜降过后,拐枣树叶几乎掉落净了,拐枣也在秋风的摇曳中攒足了糖分纷纷掉下。有的掉在树叶中,有的掉在矮树枝上,有的掉在屋顶的瓦片上,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搜集,成束成束地拿回家。 拐枣形如睡着的“3”,两边各有一个装满籽粒的小囊,这是不能食用的。去掉小囊,圆润中浸着糖水,很可口,浓稠的汁水,不由得你不享用。我小时候常攀拐枣树,摘来拐枣,捧回家,让大家享用,有时自己还偷偷地熬糖(不过很多时候都以失败告终)。而且曾动过一个想法:以后开一个用拐枣做原料的糖工厂! 拐枣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经霜后甜,可生食或酿酒。据说还可入药,为清凉利尿药,并能解酒;“拐枣酒”能治风湿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