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仁寿县文化馆

地址:仁寿县仁寿大道延伸线(新一中旁)

联系人:彭老师

联系电话:028-38275081

传真:028-38275081

邮箱:2869198520@qq.com

仁寿大书法家陈敦良—从田野走出来的书法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1-13 23:11 点击次数:

仁寿大书法家陈敦良—从田野走出来的书法家

仁寿大书法家陈敦良—从田野走出来的书法家

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到成为一位独具个人风格的书法家,陈敦良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

从田野走来,是书法,让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暗淡中 书法给他力量

今年60岁的陈敦良出生于仁寿县敖陵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6岁时母亲不幸去世,正读一年级的他被迫辍学,一年后方复学。和父亲相依为命,陈敦良早早学会了分担农活。

“小学的时候,有次写的毛笔字被老师用来在班上展览,这让我觉得很自豪。”陈敦良说,从此书法让他找到了精神寄托。初中毕业,由于家庭的原因,陈敦良没有再上学,在农村的20余年里,一直是田间地头的一把好手。但农村辛苦劳作没有改变他写字的兴趣,不管有用无用,闲来总是写写画画,从未懈怠。

“我家的土墙被我刷了一遍又一遍,我最爱在墙上书写毛泽东的诗词。”陈敦良那时候在农村,白天要干农活,晚上才有空练字,等家人都休息了以后,他在微弱的灯光下一遍一遍地临摹着字帖。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白天干活,他还去集镇上买了一个闹钟,每天晚上12点和早上6点,闹钟都会准时响起,提醒他生活和梦想的分离。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陈敦良和村里许多人人一样,背上行囊,踏上了外出打工的征途。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陈敦良和工友们住在工棚里,只有煤油灯照明。一天辛苦的劳作结束后,工友们经常结伴去看电视。那时候的彩色电视总是能轻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却让陈敦良获得了短暂宁静,他静静地坐在工棚里练字;虽然灯火昏暗,可他的心里却无比明亮。

渐渐地,工地上的人都知道陈敦良写得一手好字,工友们还建议他在闲暇时写一些春联拿到集市上去卖。“一张9分钱的红纸能做两副半春联,写上字后就能卖2毛钱一副,开始并没有想着靠这个赚钱。可是后来买的人越来越多,写春联也逐渐成了我的副业。”陈敦良说,他不在乎赚钱的多少,只是每当很多人等着他挥笔写字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的追求得到了认可,心里喜滋滋的。

在光明里 书法让他前进

因为在场镇上“卖字”,陈敦良有幸得到了当时在仁寿县文管所工作的万耀宗老师的青睐。

“以前都是自己自学,得到万老师的教导后茅塞顿开。”陈敦良说,早先写字只是自娱自乐,并不懂“书法”,更无宗法可言,后来渐渐懂得了书法大家的翰墨风范:帖以兰亭为宗,米芾笔法多变,东坡之意韵缠绵,黄庭坚纵意恣肆……

1991年,陈敦良怀抱理想,踌躇满志地来到简阳县城从事字画装裱。在裱画中,他有幸结识了简阳的书画名人,目睹了他们的不少书法作品,得到了他们的精心指教,其书法技艺日渐精进。

天道酬勤,陈敦良对书法艺术的虔诚和执着终于有了回报。1995年,他的毛笔小楷团扇获内江市一等奖,并加入该市书协;1998年他的行书体入选四川省第三届书法展;1999年加入省书协;2001年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新世纪全球华人书展;2002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兰亭奖,同年加入中国书协。

2003年,陈敦良在仁寿办起了书法培训班,以书法育人为乐事。

“我最先练习楷书,后来喜欢上行书的潇洒。”陈敦良说,他现在又和简牍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后,他的创作思路总结为“全面出击,重点突破”,平时以教好孩子们写“正”字为主,个人时间就专攻简牍。

人生过去了大半辈子,陪着陈敦良看遍春秋岁月的,唯有书法。